固態硬碟耐用性:TBW和DWPD
隨著固態硬碟在資料中心、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或任何需要存儲的設備或系統中的普及,除了速度和容量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當您想要瞭解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時。
解釋耐用性的兩個覈心名額是:寫入容量總量(TBW)和磁片每天寫入量(DWPD)。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是如何計算的。
寫入容量總量(TBW)
簡而言之,TBW(寫入容量總量)是指在固態硬碟的整個使用壽命中,可以寫入的數據總量。 它也是一個用於顯示在正常操作條件下硬碟可以持續多久的優秀名額。 我們計算TBW的方法是將硬碟容量乘以每個NAND塊可以執行的程式設計/擦除(P/E)週期數(由電晶體製造商指定),然後再除以寫入放大因數(WAF)。
P/E週期由記憶體單元在變得不可靠或不一致之前可以寫入和擦除的次數决定,而WAF(寫入放大因數)則表明固態硬碟在存儲數據時必須完成的額外工作量。
NAND閃存具有可承受的P/E週期數的固有限制。 這是因為用於捕獲記憶體單元內電子的氧化層會隨著反復使用而逐漸退化。 提供固態硬碟的耐用性等級是為了讓消費者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
但讓我們舉一個TBW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如果一個1.92TB固態硬碟的TBW等級為3504,這意味著在可能遇到故障之前,該硬碟可以承受寫入3504TB的數據。
硬碟每天寫入(DWPD)
另一方面,DWPD採用了稍微不同的視角,它計算在保修期內,硬碟每天可以被完全寫入的次數。 這對於高强度工作負載尤為重要–例如在服務器或資料中心中。
但我們使用TBW數值,並將其與保修期天數乘以總容量的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一個比例。 我們使用的公式是:
硬碟每天寫入=固態硬碟的TBW x 1000 / 365天 x 保固年數 x 固態硬碟容量(GB)
例如,如果一個7.68TB固態硬碟的TBW為14016,保固期為5年,那麼DWPD的計算將是:
硬碟每天寫入= 14016 x 1000 / 365(天)x 5(年)x 7680(GB)
這將得出1 DWPD的結果,這表示在5年保固期內固態硬碟可以每天處理寫入其全部容量的操作。
結論
總而言之,TBW對於瞭解硬碟在其使用壽命期間的總體耐用性很有用,而DWPD則是瞭解硬碟在每天工作負載下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在企業和資料中心環境中,這一名額至關重要。 在選擇固態硬碟時,這兩個名額都是關鍵考慮因素,尤其是在您打算將硬碟用於數據密集型任務和持續寫入操作的場景中。